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台南美食-棺材板


棺材板名稱的由來,原來是現任許姓老闆的父親許六一先生,許先生民國三十年就在沙卡里巴賣鱔魚意麵、八寶滷飯等小點心,在台灣光復後,從南洋返國,找了一個一起做軍伕的朋友,在府城開了一家食堂。某一次在朋友的要求下做了一個中西合併的點心,許先生靈機一動就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,端出「雞肝板」待客,這就是棺材板的前身啦!由於形狀似「棺材」,朋友便戲稱做「棺材板」!一個名揚全國的小吃於此誕生了。 作法是先將吐司炸後中間挖空,另外以炒香的麵粉加洋蔥、高湯、奶水、雞肉、墨魚等食材,成了內餡,先吃的棺材蓋,再吃內餡。此點心因形狀很像棺材板,所以即以棺材板命名。
       48
年時正式命名這種點心為「棺材板」 那到底棺材板是什麼東東,沒吃過的人常會這樣問。事實上,棺材板只是將炸好的厚吐司麵包挖空,放入炒香的 麵粉、洋蔥、奶水、雞肉、墨魚、碗豆及紅蘿蔔做內餡即成。雖然如此,但吃 過的人莫不感到齒間留香、回味無窮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